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申请孩子抚养费诉讼费多少钱?
2024-04-17 15:27:24 责编:小OO
文档


申请孩子抚养费诉讼费的计算方法以及抚养费的给付期限。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申请人需按比例交纳诉讼费。抚养费的给付期限原则上是到子女成年,即18周岁。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父母仍需负担抚养费,如子女丧失劳动能力、在校就读或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等。这是为了合理维护子女的利益,特殊情况下的抚养费停止期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分析

一、申请孩子抚养费诉讼费多少钱?

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诉讼标的额×2%300元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诉讼标的额×1.5%1300元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诉讼标的额×1%3800元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诉讼标的额×0.9%4800元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诉讼标的额×0.8%6800元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诉讼标的额×0.7%11800元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诉讼标的额×0.6%21800元

10、超过2000万元:诉讼标的额×0.5%41800元。

二、抚养费的给付期限

抚养费主要是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应尽的抚养义务的体现,所以抚养费原则上的给付期限是到子女成年。子女抚育费给付期限包括原则期限和特殊期限两种:

1、原则期限:

根据子女成年的含义,原则期限一般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如果子女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停止给付抚育费。也就是16周岁以下,父母必须支付抚养费,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视情况给付,18周岁以上就不再给付。

2、特殊期限:

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子女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要负担其抚养费,其停止期限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

(3)成年子女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如果有上述特殊情况之一的子女,有负担能力的父母仍要负担抚养费,这也是为了合理维护子女的利益。毕竟现实生活中孩子18岁才刚上大学,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如果孩子父母是在孩子小时候离婚,按当时生活水平确定的抚养费不可能满足大学学习生活的需要。再如一些特殊的孩子,身体残疾或者自闭症,可能一生都无法生活,这种情况更不能因为其成年就终止支付抚养费。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申请孩子抚养费的诉讼费按照不同金额段分段累计交纳。抚养费的给付期限分为原则期限和特殊期限两种。原则期限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子女,如果其劳动收入能够维持一般生活水平,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特殊期限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子女,如丧失劳动能力、在校就读或无生活能力和条件。在这些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父母仍需负担抚养费,以维护子女的利益。因此,根据具体情况,抚养费的给付期限可能会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六章 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