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肇事后自首是否算逃逸行为
2024-04-06 09:21:35 责编:小OO
文档


肇事逃逸构成逃逸,逃逸后自首可从轻处罚。肇事车辆不一定全责,如无证据证实他方过错,应承担全部责任。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即自首,可减轻处罚或免除。被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罪犯如实供述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非具备自首情节者如实供述罪行可从轻处罚或减轻。逃逸交通事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可减轻责任。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者承担全部责任。

法律分析

肇事逃逸又回去自首的构成逃逸,逃逸后自首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肇事车辆不一定承担全责,只有在交通事故有关证据不能查证属实的情况下,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拓展延伸

肇事后自首:解脱刑事责任的关键?

肇事后自首对于解脱刑事责任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自首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主动向执法机关或相关当局投案自首,表明其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态度和悔罪之心。自首可以展示犯罪嫌疑人的诚实和合作,可能在刑事审判中获得较轻的刑罚。然而,是否能解脱刑事责任,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的性质、严重程度、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法律并不保证自首就能完全免罪,但它可以作为辩护的有利因素,为犯罪嫌疑人争取更好的结果。因此,肇事后自首虽然重要,但并非一定能解脱刑事责任。

结语

肇事后自首对于解脱刑事责任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自首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主动向执法机关或相关当局投案自首,表明其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态度和悔罪之心。自首可以展示犯罪嫌疑人的诚实和合作,可能在刑事审判中获得较轻的刑罚。然而,是否能解脱刑事责任,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犯罪的性质、严重程度、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法律并不保证自首就能完全免罪,但它可以作为辩护的有利因素,为犯罪嫌疑人争取更好的结果。因此,肇事后自首虽然重要,但并非一定能解脱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