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医疗纠纷仲裁?
2024-04-06 09:49:34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活动而发生的纠纷。当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方面产生分歧,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可以进行医疗纠纷仲裁。医疗纠纷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由专业的仲裁机构进行解决,具备效率高、保密性强、公正性等优势。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患者或者其他利益相关人认为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存在问题,要求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投诉或者请求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还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要求进行人民调解。同时,也可以根据《医疗纠纷解决条例》规定,向医疗纠纷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总之,在医疗行为中若发生了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进行解决。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