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法医临床是否能鉴定医疗事故?
2024-04-06 06:38:33 责编:小OO
文档


法医鉴定不可替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从表面看,似乎将否定当前的医疗事故鉴定。其实不然。因为不是针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是就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作出的重大调整,使司法鉴定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司法活动。

所以,非诉讼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不适用的。首先,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是否要追究当事人和医疗机构的有关责任,给医疗纠纷的受害者以法律救济,还须依赖于对医疗纠纷的定性和其他具体情节,鉴定无疑对纠纷的定性起关键的作用。医疗纠纷的定性可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认定、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定、医学会组织鉴定三种途径。

就目前情况看,前两种认定医疗事故的途径在实践中应用得比较少,医疗纠纷的定性主要是通过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来完成。由于医疗纠纷大多属于民事纠纷且主要通过医患双方协商即非诉讼途径解决,而是专门用来调整和规范诉讼中的鉴定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非诉讼的鉴定活动不具有强制力。也就是说,凡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争议所涉及的医疗事故鉴定,不适用相关规定。

其次,对医疗诉讼中涉及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影响不大。司法鉴定分为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类鉴定和其他类鉴定,从事这些鉴定活动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必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方可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医疗纠纷的定性涉及人身损害的内容,医学会及专家库专家由于未经过登记、名册编制、公告等法定程序而无权组织和进行鉴定。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法律对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指定的医院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形式、鉴定人员选任、鉴定程序、鉴定方法以及鉴定内容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医疗事故鉴定仍应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就是说,各级医学会仍可如常地接受各方的委托,受理并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时,应当以最后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处理依据。上述法规和规章是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依据,它们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定性为鉴定结论是事故处理的依据,再次鉴定结论的效力高于首次鉴定结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