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赔偿标准需协商或判决,调解可采用自愿原则。调解协议书应包括调查、鉴定结果和协议内容。若调解失败或协议无法执行,当事人可向起诉。农药经销单位若销售伪劣农药造成药害,除赔偿外还将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将移交门处理。
法律分析
具体赔偿标准要根据协商或者判决结果确定。
1、组织农户和厂商双方当事人按照自愿调解的原则进行调解。
2、达成调解协议后,制作药害纠纷调解协议书,写明药害调查过程、鉴定结果、调解事项及达成协议的结果。
3、经调解不成而终止调解的或调解协议书生效后无法执行的,由当事人向人民提起诉讼。
4、农药经销单位制售假冒伪劣或严重违规农药造成严重药害的,除应负赔偿责任外,还应给予行政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门处理。
拓展延伸
农作物药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农作物药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农作物药害赔偿的基准主要包括损失的实际情况、农药使用的合法性、种植者的过失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农作物受到农药的损害,种植者可以向农药使用者提出赔偿要求。赔偿的具体金额将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评估,并考虑到相关法律规定的。农作物药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旨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农作物药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赔偿标准需根据协商或判决确定。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双方应按自愿原则进行调解,并制作调解协议书明确调解事项和结果。若调解不成或协议无法执行,当事人可向提起诉讼。对于严重违规农药造成的药害,除赔偿责任外,还应给予行政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移交门处理。农作物药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赔偿金额将根据实际损失评估,并考虑相关法律规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