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解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024-04-08 08:13:57 责编:小OO
文档


《处理条例》9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本报也在上周作了详细的解读。如果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当事人该如何请专家为自己“做主”呢?

西城区医药卫生学会会长徐*英说,自9月1日以来,西城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每天电话不断,有的市民还亲自上门询问如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收费标准,怎样才算是医疗事故,以及赔偿的标准等。徐*英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印刷了内容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七个配套文件的书籍,准备向群众普及知识。

怎样申请技术鉴定

依照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同日起实施的配套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规定,由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医疗事故,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的,应当由涉及的所有医疗机构与患者共同委托其中任何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组织首次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鉴定;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只可以向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

有以下六种情况之一的医疗事故,医学会不予受理技术鉴定: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的;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当事人已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由谁来做技术鉴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必要时,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西城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同意做鉴定时,可直接由医学会组织专家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当事人有一方不同意的,要求鉴定的一方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一般是卫生局医政处)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政处审核后认为需要做鉴定的就移交医学会;另外,可直接将案件中涉及的医疗事故争议委托医学会鉴定。

技术鉴定只需45天

徐*英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以前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医疗事故鉴定,现在在45天里就能完成。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医学会应当在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天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七日前,医学会应把鉴定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三人。任何一方当事人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的,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从受理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技术鉴定后,一直到专家鉴定组作出结论前,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鉴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终止。

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移送负责组织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

获取相关帮助请咨询普洱医疗事故律师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