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取保候审相关事件有哪些
2024-04-05 00:18:31 责编:小OO
文档


案件基本事实:

2006年7月6日,委托人甲在小区内行走时,乙(受害人)无端上前寻事。甲遂给其兄丙打电话谈了遭遇之事。丙闻听后,从单位赶到事发地点,见乙仍在,即上前将乙打伤。7月9日,丙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甲因此聘请律师并要求为丙申请取保候审。

办案历程

接受委托后,笔-者立即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与侦查机关取得了联系。为了使取保候审的请求不致于盲目提出,能符合法律规定,笔-者在提出取保候审前先会见了犯罪嫌疑人丙,从丙处了解了基本案情(与委托人甲的讲述相差无几)。随后,笔-者又从办案人员处了解到,受害人乙的伤情鉴定结论尚未作出,而且,他们考虑到拘留的期限,拟将丙提请批准逮捕。基于受害人的伤情尚未确定,案件的性质尚不能定性,笔-者向承办人提出了为犯罪嫌疑人丙取保候审的申请。不想,笔-者提出的申请承办人却不予接受。理由是在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期内,未被逮捕之前,他们是不会办理取保的,申请也是不会接受的。最后,虽经笔-者再三强调此属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但也只是将申请书留下而已,结果其实早已不言而喻。一周后,笔-者向侦查机关询问申请的结果,明确告知,已对犯罪嫌疑人提出批捕申请,等逮捕后再申请吧。此时,受害人乙的伤情仍未作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