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单位罚款500,是合理的吗
2024-04-05 01:28:04 责编:小OO
文档


单位有罚款权,但与行政机关的罚款权不同,不具公权属性。劳动者违法单位规章制度,单位可警告、罚款,但罚款数额应合理。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第九条、第十六条。

法律分析

单位有罚款的权利,但该权利与行政机关的罚款权是不一样的,不具有公权属性。若劳动者有违法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单位可以对其进行警告、罚款,但是罚款的数额要合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拓展延伸

单位罚款金额的合理性评估及相关法律依据

单位罚款金额的合理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应该参考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单位违法行为的罚款幅度的规定。其次,需要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影响范围等因素,以确定罚款金额的合理性。还应考虑单位的经济实力和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失程度。在评估过程中,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判例进行权衡和比较,确保罚款金额既能起到惩戒作用,又不至于过高或过低。因此,单位罚款金额的合理性评估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公平、公正的法律执行。

结语

单位罚款的合理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法律法规规定的罚款幅度、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单位的经济实力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损失程度等。在评估过程中,应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判例进行权衡和比较,确保罚款金额既能起到惩戒作用,又不过高或过低。只有这样,单位罚款才能实现公平、公正的法律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六条 本法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第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行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三节 普通程序 第五十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二)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

(三)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

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