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样处理债务重组所得税
2024-04-14 17:25:08 责编:小OO
文档


怎样处理债务重组所得税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应当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

下面举一案例说明:

甲公司欠乙公司售货款20万元,因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期偿还债务,经与乙公司协商并达成协议,乙公司同意甲公司用一批库存商品抵偿债务。该批商品账面价值12万元,公允价值15万元,计税价等于公允价值。按债务重组新准则第五条规定,甲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应为:20-15+=8。因此,相应的会计处理应为:借记“应付账款”20万元,贷记“库存商品”12万元和“营业外收入”8万元。也就是说,债务人甲公司要确认以公允价值15万元的商品抵偿20万元债务实现的5万元所得,以及以12万元商品按15万元视同销售实现的所得3万元,合计实现所得8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但这样的处理,显然没有考虑甲公司用库存商品抵顶债务这一视同销售行为应计提的销项税金2.55万元。如果考虑销项税金,债务人甲企业对上述业务会计处理在冲减“应付账款”20万元,减少库存商品12万元的同时,还要增加“应交税金”2.55万元,这样,“营业外收入”就不是8万元而是5.45万元了。这样处理的结果将使得该项债务重组确认的会计收益为5.45万元,与上面按照新准则规定计算的8万元结果不符。如果按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8万元,那么计提的销项税金似乎又无法进行账务处理。

请问,上述中,到底哪一种处理方法正确所得税上应按哪一种方法确认所得额

答:这是一个对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理解的问题。应该说,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后一种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而且企业所得税上也是按照后一种确认债务重组所得5.45万元。其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抵偿债务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不同的含义,前者公允价值是含税的,而后者公允价值却是不含税的。

我们应该将甲公司以商品偿债的行为分解为销售商品和以销售商品的公允价值偿还债务两项行为。我们知道,属于价外税,所以,计算甲公司销售商品实现利润时候的公允价值是不含税的,以转让商品的公允价值15万元减除转让成本12万元,实现的销售所得就是3万元。而以商品还债时,双方都是按商品金额计算的,此时计算偿还债务所得的公允价值是含税的,因而甲公司以含税价17.55万元偿还同样是含税价20万元的债务,获得的所得就是2.45万元。《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第六条还规定,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据此,所得税上债务重组分解为两项行为实现的所得为5.45万元。

以上就是律师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律聊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该内容由 梁勤栓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