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主旨是:当事人申请、案件受理、案件审理和仲裁的执行。医患一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委员会应及时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组成仲裁庭。仲裁庭应先行调解,推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不成功,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有不履行,可请求强制执行,以保证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顺利发展。
法律分析
1、当事人申请。提出仲裁要求的医患一方应当在纠纷发生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向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案件受理。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对决定受理的应通知被诉方,并组成仲裁庭。
3、案件审理。仲裁庭处理医疗纠纷应当先行调解,在自愿合法的原则下促使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不成功则不应久调不决,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4、仲裁的执行。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如同的裁判书一样,当事人必须履行。当败诉方在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的情况下,胜诉方可请求强制执行仲裁裁决。通过的强制执行能体现仲裁裁决的权威性,在保证实现当事利的同时,也保证了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顺利发展。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仲裁程序及申请流程解析
医疗事故仲裁程序及申请流程解析是指对医疗事故进行仲裁的具体步骤和申请流程进行详细解析和说明。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当患者或其家属认为医疗事故责任方存在争议时,可以通过医疗事故仲裁来解决纠纷。该程序包括申请提交、仲裁受理、证据交换、听证会、仲裁裁决等环节。申请人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仲裁程序中还包括仲裁庭的组成、听证会的进行等细节。通过本文的解析,读者可以了解到医疗事故仲裁的具体程序和申请流程,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医疗纠纷仲裁程序严格规定了申请、受理、审理和执行等环节。在医患双方提出仲裁要求后,仲裁委员会应及时受理并组成仲裁庭。仲裁庭先行调解,力求双方和解;如调解不成功,则应及时作出裁决。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有一方不履行裁决,可请求强制执行。通过强制执行,保障了当事益,也推动了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发展。本文解析了医疗事故仲裁程序及申请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条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作出裁定的,由人民裁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