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发生纠纷去民事诉讼找谁?
2024-04-11 16:32:15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当事人之间发生民事纠纷的,该找人民或者仲裁委员会。如果当事人依法达成仲裁协议的,可以先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再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的方式来解决纠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起诉的,人民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民事诉讼的诉讼标准是多少?

民事诉讼的立案标准是: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民事纠纷立案后的程序是什么1、当事人写起诉状;2、到立案大厅交费立案;3、收到立案通知书以后,会告诉谁是这个案件的承办人;4、通知开庭的时间和注意事项;5、一审开庭,最后作出判决,把判决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6、双方当事人看到判决以后,如果不服可以上诉到二审;7、二审判决以后就是终审判决了,判决送达给双方当事人之后就开始执行程序了;8、胜诉一方到执行庭、局申请执行;9、败诉一方还一次申诉的机会,不服判决的当事人,可以到终审或上级提出申诉,申请再审。

民事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步骤是:1、首先要确定有管辖权的;2、要有明确的被告,被告要正确;3、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4、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审理。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首先,在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原告方可选择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原告方选择了侵权之诉的,应对被告具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其次,期货业务委托代理案件中,客户怀疑经纪人是否按指令入市操作时,应当由经纪人负举证责任。

再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生产者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应当由生产者承担。

最后,主张为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不能让对方当事人承担未为该法律行为的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增加诉讼请求是否有法律规定?

可以增加诉讼请求,但是根据不同案件的类型和情况往往结果也不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应当合并审理。所以,增加诉讼请求是原告的权利,法律规定变更诉讼请求可以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来。

民事诉讼诉讼特征是什么

我国人民所进行的民事诉讼的特性包括:强制性、特定性、公权性、自由性、程序性等特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第三条人民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该内容由 苑学宁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