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人状告涉嫌诈骗,是否构成诈骗罪?
2024-04-14 19:24:18 责编:小OO
文档


三人联合起诉一名当事人,涉及的是民事纠纷,而非诈骗。诈骗罪和借贷型诈骗是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物二卖不一律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需要行为人将所得款项转移、隐匿、挥霍或携款潜逃,拒不返还才能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诈骗。如果没有逃避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

法律分析

三人联合起诉一名当事人,涉及的是民事纠纷,而非诈骗。

一、诈骗无履行能力

如果是借钱不还,那么可能只是简单的经济纠纷,如果是明知道没有还款能力还借款那么就属于诈骗犯罪,并且它还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名字——借贷型诈骗,如果大家是借了信用卡或是网贷没有还,导致自己逾期了,但和银行催收都有过沟通,这就属于单纯的民事纠纷,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大家千万不要混淆。

二、一物二卖是否构成诈骗

一物二卖不能一律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一物二卖后,行为人将所得款项转移、隐匿、挥霍或携款潜逃,拒不返还的,则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构成诈骗。如果一物二卖后,行为人没有逃避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

拓展延伸

欠款3600会被起诉吗

欠债不还,属于民事纠纷,起诉到,并不会被判刑,但是人民会判决在限期内偿还债务。判刑的前提是构成刑事犯罪,而一般的债务纠纷,不管数额多大,都仅仅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不会导致债务人承担刑事责任。可能涉及到构成刑事犯罪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要看债务形成的原因,如果是债务人是以非法占有债权人的财物为目的而假借借款等名义形成债务的,实际上可能涉嫌构成刑事犯罪,但是如果是正常形成的借款等债务关系,只是后来因为经营等导致无法清偿债务的,则不构成刑事犯罪。

二、如果债务的行程涉及向多数不特定人集资的,可能涉嫌构成集资诈骗罪。

三、假设债权人起诉之后,如果债务人是有清偿能力以躲避等形式拒不偿还的债务,有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结语

这段话强调了诈骗和民事纠纷之间的区别。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诈手段,使被害人遭受损失的行为。而民事纠纷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争议,如借贷不还、逾期等。如果行为人没有逃避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区分诈骗和民事纠纷,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