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进行债务重组业务的涉税会计处理
2024-04-14 21:20:52 责编:小OO
文档


一是重新界定其含义,把清算改组债务重组和非财务困难的债务重组排除,限定了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并且债权人做出让步引起权益或者损益的变更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债务重组的具体准则;二是在会计处理方面,将债务重组发生的收益和损失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核算基础,使得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趋于一致;在修改债务条件的重组中用现值来精确计量重组的收益和损失。由于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不同,相应的涉税处理也有所不同,本文拟对此进行分类阐述。

以资产清偿债务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3]6号,以下简称“6号令”)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记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来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和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经济业务所得税处理,并确认有关转让的所得或损失;债权人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

新准则第12号规定,债务人以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收益和转让非现金资产收益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账户;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间的差额为重组收益,以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代替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变动后,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下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一致,企业不需要再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例1:2005年12月甲公司销售一批原材料给乙公司,含税价为117000元(税率17%,不涉及其他税种),货物已经发出,双方签订合同约定乙公司在2006年6月1日一次性付清货款。货款到期时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双方协定乙公司以自产产品账面价值80000元,公允价值为90000元偿还甲企业的债务。这批产品的成本价值为70000元。

1.2005年12月发生销售时:

甲公司:

借:应收账款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1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

贷:库存商品80000

乙公司:

借:原材料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17000

贷:应付账款117000

纳税调整:甲公司的这笔销售在会计上符合确认收入的原则,但是按照税法规定,企业采取赊销方式发出货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因此,甲公司该笔销售在税法上不能确认收入,对应的销项税额不能确认,销售成本也不能结转。那么,2005年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应调减2000O元(100000-80000),并相应调减销项税额17000元。

2.合同到期时

由于2006年6月1日为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因此合同到期当天企业应该确认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并结转销售成本,故2006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调增20000元(100000-80000),并相应调增销项税额17000元。

3.进行债务重组时

债权人甲公司:

借:库存商品90000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158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益11700

贷:应收账款117000

债务人乙公司:

借:应付账款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153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11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0000

贷:库存商品70000

将债务转为资本

6号令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

新准则第12号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务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份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和公允价值的运用消除了旧准则中会计与税务处理不一致的地方,债务重组时双方不需要再进行纳税调整。

例2:续例1,合同到期后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假定根据双方协定,乙公司以其增发的10000股普通股偿还甲公司的债务,乙公司的股票市价为9元/股,面值为4元/股(不考虑其他税费)。

债务重组时:

债权人甲公司: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9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27000

贷:应收账款117000

债务人乙公司:

借:应付账款117000

贷:股本4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27000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6号令规定,以修改其他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的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将债权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

新准则第12号最大的变动就是现值的计算和损益的确认,即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为市场参考价格或是现金流贴现价值。由于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没有市场价值可以参考,因此,采用折现的办法来确定公允价值。根据新准则第12号的规定:债务人根据将来应付金额的现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涉及了或有支出,应将其包括在将来应付金额予以折现,确定债务重组收益。实际发生时冲减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如未发生则作为结算债务当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根据债务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将来应收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涉及的或有收入不须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显然,这一方式下会计和税法处理存在差异,重组时双方要进行纳税调整。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及理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从以上准则看出,当企业存货毁损或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进行处置时,企业不但没有相应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且还造成经济利益的流出,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的金额就应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视同销售。如果视同销售的话,其价值按照市场的公允价值来确认,则与上述准则关于资产处置的方式相违背。因此,尽管《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实物捐赠的会计处理,但从资产处置方式上可以判断并不视同销售,而按原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确认当期损益。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