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保护计算机程序的知识产权?
2024-04-14 21:56:17 责编:小OO
文档


电脑软件版权的保护方式:原则上可以通过登记予以保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由开发者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的计算机软件依法享有相应的版权。但不涉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法律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中发生的利益关系,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软件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第四条受本条例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第六条本条例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

知识产权保护多长时间

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是:(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2)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知识产权保护多少年

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中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可以续展,续展一次为十年。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而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一般为五十年。

怎么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包括了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对于各项知识产权国家均出台了相关专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例如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各项法律均对各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做了明确的侵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且均对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规定了保护职责,各相关部门应查处惩办侵权行为,并对相对严重的侵权行为做了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刑法中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制度,例如《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

知识产权保护怎么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具体如下: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专有权利。且前述权利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第一百二十七条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一百三十条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该内容由 程振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