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每月社保基数3269元需要缴纳多少费用?
2023-10-06 05:07:16 责编:小OO
文档


本文介绍了社保个人缴纳的比例、基数以及各项保险的缴费标准和缴费比例。在大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为8%、2%和0.5% respectively,而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缴费比例分别为0.5%和1%。基数为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总额,根据个人和单位缴纳的比例不同,月缴纳金额也有所差异。五险一金的总费用大约为1500元/月,包括个人和单位缴纳的。

法律分析

社保个人缴纳的比例为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总计10.5%。基数为3269元,那么个人每月需要缴纳的金额为3269×10.5%=343.25元。这是大部分地区的缴费比率,也有少数地区比例略有不同,但相差数额不大。

一、五险一金多少钱一个月

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是1500元左右,包括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公积金缴纳: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总额×缴存比例,(注:个人缴存比例和单位缴存比例分别与月平均工资总额相乘,其积相加。)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随工资总额而变动。五险一金计算公式:五险一金缴费基数×五险一金缴纳比例。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税项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社保缴纳比例大致如下(以北京市为例):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1%,个人缴纳比例8%;医疗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0%,个人缴纳比例2%;失业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个人缴纳比例1%;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在0.5%~2%之间,个人不用缴费;生育保险:单位缴纳比例0.8%,个人不用缴费。

二、社保缴费标准以及缴费的基数

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缴纳21%(全部划入统筹基金),职工个人缴纳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缴纳9%,职工个人缴纳2%+3元。

3、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缴纳2%,职工个人缴纳1%。

4、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按月缴纳0.5%,职工个人不缴费,工伤保险费率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在0.5%~2%之间。

5、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按月缴纳1%,职工个人不缴费。

6、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

结语

个人在缴纳社保时需要了解缴费比例和基数,以及不同地区的缴费标准。根据北京市的缴费标准,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为21%,个人缴纳比例为8%;医疗保险单位缴纳比例为9%,职工个人缴纳2%+3元;失业保险单位缴纳比例为2%,职工个人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按月缴纳0.5%,职工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单位按月缴纳1%,职工个人不缴费。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个人正确缴纳社保,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

第四十四条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十六条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