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确认合同无效诉讼时效查询
2023-10-06 22:06:43 责编:小OO
文档


合同无效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下为4年。宣告合同无效的主体是人民或仲裁机构。合同无效不可撤销,但可撤销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

法律分析

一、确认合同无效诉讼时效是多久

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一般是3年的,有特殊情况的,是4年的。公民或者组织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为3年的,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是3年的,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民法典》有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是4年,这两种类型的合同诉讼时效要依照其规定,是4年。

二、宣告合同无效的主体是谁

宣告合同无效的主体为人民或者仲裁机构。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合同无效是否可撤销

合同无效不属于可撤销合同,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属于可撤销合同: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下为4年。宣告合同无效的主体为人民或仲裁机构。合同无效不可撤销,但可撤销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情况。根据《民法典》规定,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九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不予支持。

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新的协议,债权人主张义务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人民应予支持。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贷款人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能够认定借款人同意履行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义务的,对于贷款人关于借款人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的主张,人民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的“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名、盖章、按指印或者虽未签名、盖章、按指印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三条 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不予支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