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重伤害鉴定标准最新是怎样的?
2023-10-09 18:31:05 责编:小OO
文档


一、重伤害鉴定标准最新是怎样的?

胸腔大血管破裂、膈肌破裂等的伤情,一般会被认定为重伤,具体以下情形,一般会被认定为重伤:

1、头皮缺损面积累计75.0cm以上。

2、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

3、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

4、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

5、颅底骨折,伴面神经或者听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6、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7、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8、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

9、外伤性脑梗死,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0、外伤性脑脓肿。

11、外伤性脑动脉瘤,须手术治疗。

12、外伤性迟发性癫痫。

13、外伤性脑积水,须手术治疗。

14、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15、外伤性下丘脑综合征。

16、外伤性尿崩症。

17、单肢瘫(肌力3级以下)。

18、脊髓损伤致重度肛门失禁或者重度排尿障碍。

二、轻伤重伤怎么分辨出来?

1、想要分辨自己的伤情具体是轻伤、还是重伤,可以向当地有资格的机构提出伤情鉴定请求。

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

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

2、申请伤情鉴定的注意事项:

(1)及时报案。出现了人身伤害后,如病情允许,在不影响伤者生命或日后康复的情况下,可根据案件管辖范围到公、检、法等相应的部门报案。这样可使受案部门对伤情有一个粗浅的印象,同时也确定了日后进行法医鉴定时的委托单位。

(2)及时到医院诊治。发生了人身伤害后,在报案后或病情较急时,应及时就近到医院诊断伤情,采取必要的治疗抢救措施。伤者对医生诊治过程中书写的病历、辅助检查。如CT的报告结果等应妥善保存。

(3)保全固定损伤情况。可采取CT、B超等方式对损伤情况加以保全和固定。有条件的也可采取照相、录像等方式进行保全和固定伤情。

(4)及时进行法医鉴定。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及早与法医鉴定机关或部门取得联系,以商定具体的鉴定事宜。目前进行法医鉴定的机关或部门有:公、检、法三机关及受其委托的法医门诊、司法医院等。

三、故意伤害是怎么认定的?

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身体造成伤害,而故意实施伤害行为,希望伤害结果发生的,就可认定为故意伤害。

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的方式,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前者如拳打脚踢、刀砍击、棒打石砸、火烧水烫等;后者则如负有保护幼儿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见幼儿拿刀往身上乱戳仍然不管,结果幼儿将自己眼睛刺瞎的行为,就可构成故意伤害罪。

2、故意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

(2)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

公民若是因为他人实施侵权行为而受了重伤,那么可以要求对方向自己支付损害赔偿金。当然也可以选择向机关报案,这是由于不管是过失、还是故意导致他人的伤情为重伤,都涉嫌犯罪了。如果对重伤害鉴定标准最新还存在其他相关相关的疑问,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和律师进行在线沟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