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签署劳务合同会影响应届毕业生身份吗
2023-10-09 19:07:49 责编:小OO
文档


劳动合同对应届毕业生的影响及注意事项:劳动合同内容要全,包括期限、工作内容、报酬、保险福利等;要签书面合同并保留一份;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避免被辞退;签订合同时要谨慎,避免口头、不全、模糊、单方合同以及危险行业的生死合同。

法律分析

根据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学问很多,所以劳动合同对应届毕业生有什么影响,没有什么影响,最主要的要注意下面几件事:劳动合同的内容要全。劳动合同有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要签书面合同,并且要求保留一份合同,现在有些单位用人很不规范,不愿意与职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想以此逃避一些责任,也有的单位领导图省事。这是对劳动者极不负责的行为。劳动者有权要求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合同。这样,如果发生劳动纠纷、争议,就有法律依据。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这一点往往被劳动者所忽略,有些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试用期内,往往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一旦试用期满,就找种种借口辞退员工。这种方法对用工单位来说,省事儿又省钱,可以不对劳动者负任何责任。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多听、多想、多看(参看别人的合同),避免签“口头合同”、“不全合同”、“模糊合同”、“单方合同”以及一些危险性行业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工伤概不负责”的生死合同。

拓展延伸

劳务合同对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和就业前景有何影响?

签署劳务合同对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和就业前景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劳务合同可能会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范围,使其更加依赖于特定的雇主或行业。其次,劳务合同可能会对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产生影响,因为合同期限的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此外,劳务合同可能会对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产生影响,因为合同条款可能会其薪资增长和福利权益。综上所述,签署劳务合同对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和就业前景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谨慎考虑相关合同条款的影响和后果。

结语

合理签订劳动合同对应届毕业生至关重要。要注意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保证合同的全面性。同时,坚持签署书面合同,确保有法律依据。在试用期内也要签订合同,避免被滥用。此外,要多听、多想、多看,避免签订危险性合同。签署劳务合同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工作稳定性和薪酬福利都会产生深远影响,需要谨慎考虑合同条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一条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