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的程序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服刑人监狱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审核裁定。有管辖权的人民在受理执行机关提交的案件序后,应当组成合议庭来审理。
假释裁定书由审理案件法庭的庭长或主管院长审核签发,可以由直接宣告,也可以委托执行机关代为宣告。应当将假释裁定书附本同时送达原判和服刑人所在交单位的检察机关。
假释犯是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对其改造的形式是将犯罪人置于监狱或场所外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改造,因此必须加强对假释犯的监督。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假释的监督工作主要由假释犯所在地的机关承担。
在假释考验期内,由机关监视他的行为,对他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法律教育,促使犯罪人认真改造思想,努力争取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一、监外执行具体的执行程序怎么走?
监外执行的具体执行程序如下:
1、对于罪犯却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
2、人民认为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执行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监狱执行罪犯的监督改造。
3、罪犯在出监之前,监狱应当填写《罪犯出监后登记表》,连同批准监外执行决定一并送交执行地的县级机关。
4、罪犯在监狱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原关押监狱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提出减刑或者假释的解释。
5、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对刑期未满的罪犯,负责执行的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收监;刑期届满后的,由原关押监狱办理释放手续。
6、对家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罪犯,可以将罪犯及其档案材料转给其居住地的监狱管理机关,由该机关指定一个就近的监狱负责管理。
二、假释刑罚要如何执行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该犯罪分子户口所在地或者常年居住地的机关进行监督执行。
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再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将犯罪分子收监执行,将原来没有执行的刑罚与对新罪所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重新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如果犯罪分子有违反法律、法规和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但还没有构成新的犯罪的;
机关可以向原判人民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裁定撤销假释的,由机关将犯罪分子送到原来执行的监狱收监。
如果没有发生上述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由机关向犯罪分子和当地群众、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公开宣告假释期满。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