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赡养的方式有哪些?
2023-10-02 10:29:51 责编:小OO
文档


被赡养多为老年人,他们有受赡养扶助的权利,接受赡养成为他们养老的主要方式。根据义务主体的不同,赡养主要有家庭赡养扶助和社会赡养扶助两种方式。

(1)家庭赡养与扶助。家庭赡养与扶助即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依靠其家庭成员,包括夫妻、子女、孙子女等人的供养。《老年益保障法》第10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由此可见,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赡养与扶助。我国现阶段家庭养老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老年人进行经济上的供养、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三个方面。家庭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经济供养是老年人家庭养老的最主要内容。虽然部分老年人有固定的经济收人,但一般都比较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都需要子女的赡养和配偶及其他亲属的扶养。赡养人只有履行了赡养义务,才能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家庭对老年人在经济上的供养主要包括:赡养人应当支付必要的赡养费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顾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等等。家庭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赡养人履行生活上照料老年人的义务,对老年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许多老年人因衰老、疾病而丧失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料,因此,赡养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老年人细心的照料,满足老年人生活习惯上的特殊需要。如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进行护理;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维修老年人自有的房屋;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标准略高于或不低于家庭成员的平均水平,使老年人吃穿满意;等等。家庭对老年人精神的慰藉。赡养人仅在物质上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并不等于完全履行了赡养义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满足衣食温饱的现状,希望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晚年生活充实、愉快。因此,赡养人应为老年人营造和睦融洽的家庭气氛,尊敬、关心、体贴老年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开心地安度晚年。

(2)社会赡养与扶助。社会赡养与扶助即社会养老,是老年人养老的辅助形式。社会赡养与扶助具体表现为: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建立健全退休金制度,使受养的老年人的生活有切实保障;对无社会养老保险收入的老年人,除了由其子女提供生活保障外,国家还应给予必要的扶助;城市的老年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扶养能力的,由当地给予救济;农村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乡、民族乡、镇负责实施;老年人患病,本人和赡养人确实无力支付医药费用的,当地根据情况可以给予适当帮助,并可以提倡社会救助;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场所等设施等等。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老年益保障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