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弃车逃逸保险公司一概拒赔不合理
2023-11-23 01:09:42 责编:小OO
文档


根据1995年6月20日关于《交通肇事案件查辑工作》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故意驾驶车辆或弃车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案件。

机动车辆交通肇事后弃车逃逸也属于肇事逃逸的范畴。但是,被保险车辆交通肇事后弃车逃逸,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拒赔,关键要看逃逸行为与责任认定的关系。

根据颁布的于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逃逸”既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导致对方人身伤亡的情况下,如果当场以及与当场紧密联系的时空弃车逃逸,不但延误了被害人得到抢救的宝贵时间,同时因现场未能保留,导致交警部门无法客观查清责任,直接依照行规径行推定其负全部责任的。(这就是“行政推定”,一种行规定的事实认定方法)。这种情况符合保险合同条款规定的“肇事逃逸”,保险公司应拒绝赔偿。

如果被保险车辆驾驶员或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场致事故相对方人员死亡的,只是因害怕死者家属报复殴打,在未破坏现场的情况下弃车逃逸并及时向交警报案的,这种情况并不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即使责任认定书认定“弃车逃逸“负全部责任,保险公司也不宜拒赔,否则,一但被保险人及受害人提起诉讼,将面临败诉的局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