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责任问题
2023-11-23 07:48:50 责编:小OO
文档


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重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对于未满16岁的人,不予刑事处罚,而是责令其父母或监护人进行管教,并在必要时接受专门的矫治教育。

法律分析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与法律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与法律保护措施是一个涉及社会法律和道德伦理的重要议题。在法律上,对于14-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立法规定。一方面,有人主张对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应当适用刑事责任,认为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对未成年人应当给予更多的法律保护,采取教育、矫治和康复的措施,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各国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界定和法律保护措施存在差异,但普遍的目标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教育引导和预防再犯。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和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界定与法律保护措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对于14-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责任的界定存在不同观点和立法规定。一方面,有人认为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因其已具备辨别是非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给予更多的法律保护,采取教育、矫治和康复措施。各国和地区对此存在差异,但共同目标是保护未成年益、教育引导和预防再犯。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讨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法律和保护措施,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