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合伙生意闹纠纷 且看一张借条引发的故事
2023-11-23 12:32:29 责编:小OO
文档


核心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投身商海,资金不足的就选择几个人合伙做生意。但合伙可不是件容易事,不仅需要双方知根知底、关系融洽,更需要懂得用相关的法律知识来保护合伙关系。有这样的两个合伙人,在产生纠纷后分道扬镳,撤资方得到了一张欠条。可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撤资方多次索要无果,最终不得不闹上法庭,才要回欠款。起纠纷分道扬镳武仲毅是颍泉区人,本是阜城某事业单位的员工,为了早日发财,他决定下海经商。2006年,经亲戚介绍,武仲毅认识了颍东区居民陈焕发,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出资承包建筑工程。很快,双方出资租赁了办公场所,并购置了仪器设备、桌椅等物品。2007年,两人承接了第一个工程项目,负责为某企业建造厂房。由于彼此合伙之前不了解,合伙后两人经常为琐事争吵。2007年4月份,因在工程的施工问题上意见不一,两人再次争吵,武仲毅提出撤资。陈焕发同意武仲毅的撤资要求,并请来康某做证明人。陈焕发当场为武仲毅打了一张借条,借条的内容大致是:今收到武仲毅人民币十三万七千元,择日协商还款日期。本以为自己投资的钱很快就能收回,可武仲毅没有想到,虽然借条在手,但每次找陈焕发要钱,都被以各种理由拖延。被逼迫才打下欠条?2008年,迟迟拿不到钱的武仲毅一纸诉状将陈焕发告上法庭,要求陈焕发偿还欠款并支付1万元利息。武仲毅认为,他和陈焕发合伙承包工程,后来产生分歧决定撤资,经过结算,陈为其出具了137000的借条,当时结算有康某为证。后来,承包的工程被陈焕发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他人。因此,陈应当给付其137000元。陈焕发则辩称,从2006年武仲毅加入,到其退出合伙时,并没有承包任何工程,2007年承包的工程也因道路改造而取消。在此期间,武仲毅拿出的资金总共才 2万多,购买了设备和办公用品。花费的票据均由其保管,有双方的共同签字。除此之外,武仲毅没有投入任何资金。退伙之前,武仲毅拉走了工程主要仪器,陈焕发是在被逼之下才打了借条。判决借贷关系成立一审审理认为,陈焕发出具给武仲毅的借条,其实质是双方就先期合伙所作的结算,该借条具有合同性质。被告辩称其系受胁迫所签,但没有提供证据证明,故不能证明该合同无效,所以被告仍应按照该借条支付给原告相应的款项,被告欠原告款137000元,应予以偿还。因双方就利息没有进行约定,原告主张的借款利息1万元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等法律条文规定,判决陈焕发自判决生效10日内赔付原告武仲毅人民币 137000元,驳回武仲毅的其他诉讼请求。陈焕发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对一审认定的事实再次做出认定。二审认为,上诉人陈焕发与被上诉人武仲毅合伙承包工程,武仲毅在合伙前期投入部分资金,后又退伙。陈焕发同意武仲毅退伙,并给武仲毅出具借条,将武仲毅的先期合伙投入的资金转为借贷款项。该借条内容是陈焕发真实意思的表示,具有合同性质,该借贷关系不违反法律规定,应受到法律保护。陈焕发的上诉理由因证据不充分,不予支持。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