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未成年人年龄范围是多少?
2023-11-23 11:57:12 责编:小OO
文档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收入情况而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也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适合自身年龄和智力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则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法律分析

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2、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4、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是多少岁?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大多数国家,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通常是18岁。这意味着在达到18岁之前,个人被视为未成年人,其在法律上享有特定的权益和保护。然而,有些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法定年龄界定,例如16岁或21岁。这些法定年龄的设定是基于社会、文化和法律体系的考量,旨在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法律保护和责任。因此,具体的法定年龄应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来确定。

结语

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因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异。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将18岁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这意味着在达到18岁之前,个人被认定为未成年人,享有特定的权益和保护。然而,有些国家可能将法定年龄设定为16岁或21岁等不同年龄。这些法定年龄的设定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并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法律保护和责任。因此,具体的法定年龄应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六十一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参与演出、节目制作等活动,活动组织方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六章 保护 第八十 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设置监控设备和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校、幼儿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