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传播虚假信息有什么处罚
2024-01-30 01:43:01 责编:小OO
文档


传播虚假信息构成犯罪,包括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编造或传播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或传播虚假信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可能引起社会恐慌或公共安全危机,必须严肃对待,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且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一、传播虚假信息有什么处罚

1、犯罪嫌疑人有传播虚假信息,情节严重的,是可以构成犯罪的,具体的处罚规定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影响

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时,之所以将虚假的信息限于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和警情,这是因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任何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严肃和认真对待。

2、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管是编造虚假信息罪,还是传播虚假信息罪,主观上都必须是出于故意,行为人如果不是故意编造或者根本就不明知是虚假信息而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则不构成犯罪。

3、同时,故意编造或者故意传播上述四类虚假信息还必须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

结语

传播虚假信息的处罚严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恐怖信息并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牵涉到社会公共利益,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公共安全危机,因此必须严肃对待。需要注意的是,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才构成犯罪,而非故意行为不构成犯罪。此外,虚假信息必须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才能认定为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第二章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作出对个益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予以说明,并有权拒绝个人信息处理者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第二章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七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下列事项:

(一)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名称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二)个人信息的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保存期限;

(三)个人行使本法规定权利的方式和程序;

(四)法律、行规规定应当告知的其他事项。

前款规定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将变更部分告知个人。

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制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方式告知第一款规定事项的,处理规则应当公开,并且便于查阅和保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第二章 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第三节 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特别规定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有本法第十第一款规定的情形,或者告知将妨碍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除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