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商家发残次品给消费者违法了吗
2024-02-09 19:34:29 责编:小OO
文档


商家发残次品给消费者违法了。
根据规定,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应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提供“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如果商家有特定情形,其他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如果商家违反规定,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如果消费者购买到残次品,可以向商家要求退货或者换货,商家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消费者购买到的残次品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失,商家还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发现是残次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与商家协商退货或换货。如果商品是残次品,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货或换货,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投诉商家。如果商家不愿意退货或换货,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责任;
3、依据法律途径解决。如果商家不履行相应的赔偿责任,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综上所述,消费者应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同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
(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四)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六)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七)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八)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九)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