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招摇撞骗罪什么意思
2024-02-06 22:12:12 责编:小OO
文档


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应当立案。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原则上应以犯罪论处,并立案侦查。

立案本罪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犯罪主观方面: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其犯罪目的是谋取非法利益。这里所说的非法利益不仅指物质利益,还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如骗取某种政治待遇或荣誉待遇,甚至骗取爱情,玩弄异性等。但本罪的主观恶性一般在骗范围内。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抢劫、强奸的意图,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对受害人造成心理威胁,使其不敢反抗的手段,属于更严重的犯罪。比如冒充缉私人员,威胁走私分子交出走私物品;冒充司法人员,强迫被告家属与之发生性关系等。,应以抢劫、强奸罪等论处。如果没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比如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是出于虚荣心,单纯为了达到与他人结婚的目的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顺利住宿或者购买车票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则不构成本罪。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称进行诈骗。

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所谓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务,不仅仅是指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包括这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

其次,行为人必须有招摇撞骗行为,即行为人应当以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或者职称的身份进行炫耀,利用人员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骗取非法利益。所谓招摇撞骗,就是到处行骗,构成犯罪。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