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关廖某返还财产纠纷案
2024-02-15 22:47:50 责编:小OO
文档


有关廖某返还财产纠纷案 原告张春艳、潘玄珠与被告潘文举、廖春秀返还财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07年4月20日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王敬东独任审判,适用简易程序并于2007年5月3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张春艳、原告潘玄珠的法定代理人张春艳,被告潘文举、廖春秀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张春艳、潘玄珠诉称,被告潘文举领取全家人的过渡费,其中包含了原告二人及原告张春艳前夫的部分费用,要求被告潘文举返还3600元,并要求今后属于自己的部分过渡费由自己领取,被告廖春秀与潘文举系夫妻应共同返还。 被告潘文举、廖春秀辩称,因为潘文举是户主,故全家一年的过渡费7200元由潘文举领取,过渡费的是按居民户口登记薄上记载的人口发放,原告张春艳、潘玄珠早已不在自己家里居住,只是户口一直未予迁出,即使不算原告张春艳、潘玄珠的户口,自己也能按每月500元领取安置过渡费,故只同意将超出每月500元的部分安置过渡费即每月100元,一年1200元给付原告,同时潘文举在领取了过渡费后,给付了潘玄珠900元作为学费,应予扣除。 经审理查明,被告潘文举、廖春秀系夫妻,原告张春艳与被告潘文举、廖春秀之子潘成林原系夫妻,原告潘玄珠系张春艳与潘成林之女。被告潘文举系重庆市沙坪坝区塑料新村2号1-3户主,该房系被告潘文举在现重庆合成化工有限公司分得的福利房。原告张春艳在与潘成林结婚后搬到重庆市沙坪坝区塑料新村2号1-3处与被告潘文举及其家人共同生活,并将户口迁入,原告潘玄珠出生后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塑料新村2号1-3入户。1996年3月,潘成林离家出走,下落不明。2001年5月23日,本院根据原告张春艳的申请,以沙民特字第7号判决书宣告潘成林死亡。在潘成林离家出走后,原告张春艳因与被告潘文举及其家人相处不睦,便与原告潘玄珠在外-租房另住。2005年4月,重庆市沙坪坝区塑料新村片区被规划拆迁,开发商重庆市聚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过渡费发放办法为:按户口薄常住人口计算,1至4人户每月500元/户,每增加1人,则增加过渡费50元,预发1年。2006年7月1日,被告潘文举与开发商签定了拆迁安置协议后,根据其户口薄记载的登记人口6人按600元/月领取了1年的过渡费7200元。2006年8月8日,被告潘文举给付原告潘玄珠900元作为其学费。现原告张春艳向本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潘文举返还3600元,并要求今后属于自己的部分过渡费由自己领取,被告廖春秀与潘文举系夫妻应共同返还。审理中,双方对原告应得过渡费数额争议较大,调解未成。 本院所确认的上述事实,有原告张春艳提交的常住人口登记卡,劳动保险证,独生子女证,被告提供的户口薄,收条,安置方案,结婚证,民事判决书及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等证据在案证实,这些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已经庭审质证和本院审查,可以认定。 本院认为,房屋拆迁过渡费是对被拆迁人在原房被拆除后至新房交付期间另行安排居住的补偿费用。重庆市沙坪坝区塑料新村片区被拆迁,开发商按户口薄登记人口发放过渡费,而非按实际居住人口发放过渡费。因原告张春艳、潘玄珠与被告潘文举现并未共同居住,被告潘文举在领取了过渡费后应当将其中属于原告张春艳、潘玄珠部分交给其自行处置。由于过渡费是按户口簿上记载的6人共计600元/月标准发放,每人平均应为100元/月,故原告张春艳、潘玄珠1年的过渡费应为2400元,被告潘文举应当将该款返还与原告张春艳、潘玄珠,被告廖春秀系潘文举之妻应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原告张春艳、潘玄珠要求被告潘文举返还潘成林的过渡费问题,因潘成林已在房屋拆迁之前被宣告死亡,其民事权利能力也止于宣告死亡时,二原告没有证据证明潘成林的过渡费应由二原告享有,故对原告张春艳、潘玄珠的该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对于被告潘文举已经支付的900元问题,由于原告潘玄珠之母张春艳并无证据证明其丧失了抚养潘玄珠的能力,被告潘文举对原告潘玄珠并无法定的抚养义务,故该款应从返还款中予以扣除。对于原告张春艳、潘玄珠提出的今后由其自行领取过渡费的问题,不属于处理范围,本院不作处理,对原告张春艳、潘玄珠的该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据此,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项,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潘文举、廖春秀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立即返还原告张春艳、潘玄珠过渡费1500元,二被告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二、驳回原告张春艳、潘玄珠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50元,减半交纳25元,由被告潘文举、廖春秀负担,限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立即给付原告张春艳,二被告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同时, 直接向该院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递交上诉状后上诉期满七日内仍未预交诉讼费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 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双方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内均未提出上诉或仅有一方上诉后又撤回的,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判决的全部义务。一方不履行的,自本判决生效后,权利人可以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自然人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该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