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票据背书伪造的法律规制
2024-02-15 20:00:09 责编:小OO
文档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应从有利于票据的流通和信用功能的增强,来规制票据的背书伪造。通过比较法系及英美法系及日内瓦公约、联合国国际公约的规定,指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及原因。建议吸收法系善意持票人的合理合核,建立主要保护善意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公平兼顾付款人、被伪造人,受让背书伪造的人的责任承担及利益的保护。希望有利于票据流通及信用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票据背书伪造信用法律规制

票据在经济流转中起的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现实中人们应用它的广泛程度,而这以取决于票据法的制度设计是否符合商人对它安全、便捷、高效的要求。票据法可探讨的内容很多,本文只选取票据伪造中的背书伪造作为研究视点,原因是出票伪造涉及环节较为简单,且两大法系对其规定大体相同。但是背书伪造却在两大法系中有断然不同的规定,有必要究其原因,以有助于对本国票据法的思考。背书伪造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必然影响票据的流通与信用,如何对它进行规制,如何对背书伪造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公平对待,应成为立法的关注。

一、背书的理论基础及性质

票据的产生原先是为了代替实际的货币在交易中进行交付,一开始并不强调票据的流通功能及信用功能。这种流通功能及信用功能与背书密切相关。背书制度始于17世纪,法国商人于票据背书,记载票面金额由第三人代领之文句,以表示被背书人有代领票款之权限,渐演变为转让票据之方法,背书制度终告形成,票据遂成转让流通之证券。j票据本身是一种物,它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有价证券,在市场中能够与货币一样进行流通;同时,当持票人为了承兑、付款、追索利益时而向承兑人、付款人、被追索人请求履行相应票据义务时,它是一种债权凭证。因而,当持票人同时又是买方与货物的卖方发生货物买卖时,卖方交给买方一定数量质量的货物,买方将其持有的票据交给卖方以作为其取得货物的对价,买方这时交付了物——作为有价证券的票据,同时转让了其对于承兑人的承兑请求权(如果是汇票或本票且未承兑)、转让了对付款人依法定或约定时间的付款请求权、转让了在票据未能获承兑或付款时对前手的追索权等等。从主要意义来看,卖方取得票据是为了成为票据的权利人并享有相应的请求权(票据债权),而不是为了拥有一张票据这一物。作为持票人的买方是通过背书将票据权利的请求权转让给卖方,这种行为在民法上就是债权让与。王小能认为,背书的性质有债权让与的性质、保证性质、所有权取得性质、单方法律行为性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