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遇到冒借名贷款应该如何化解风险
2024-03-04 03:00:39 责编:小OO
文档


这些“借名贷款”一旦实际用款人丧失偿债能力,就会形成贷款风险,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信用社产生不同程度的“惧贷”心理。当前通过“三项整治”活动,发现多数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借名贷款”,如何从源头防范“借名贷款”风险。如何防范冒借名贷款风险

1、调整贷款品种,优化贷款结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应该逐渐向“夫妻证”、“工资本”、“公务员担保”等贷款转化,这些贷款品种可以规避“借名贷款”。

2、适当提高贷款限额,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协调有关单位部门,给农户办理财产产权证明,用这些有效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抵押,提高贷款限额。科学合理确定借款人收入实现的时间,与本次贷款期限及还款金额相匹配。

3、加大贷前调查、宣传力度,提高贷户法律意识。临柜经办人员把握好贷款发放关。

4、能否发现“借名贷款”,相关的临柜人员责任也重大。在“借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上,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5、通过面谈防范“借名贷款”。一线临柜经办人员通过延长和增加与贷户的面谈时间和次数,利用谈话技巧,从中判断是不是“借名贷款”。

6、增加多道防线防范“借名贷款”。实行柜面面签承诺书,承诺该贷款不是借给他人使用,是自己使用。发放贷款全部实行转账发放,贷款直接转入贷户的账户上,确保贷款是本贷户自己支配使用。化解“冒借名贷款”风险的措施抓住典型做文章。出现了多人贷款一人使用的“借名贷款”,一旦实际用款人丧失了偿债能力,贷款到期后,就会出现“等、观、靠”现象,我们信贷人员不要着急,要仔细调查摸底,从中筛选出一至两名资信度较高的贷户作为典型,进行耐心地催收,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动用法律手段,确保贷款本息收回。然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宣传、催收,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信用社冒借名贷款的危害

1、降低了信贷资产质量。冒借名贷款立据承债人和贷款使用人相分离,权利和义务不对等,贷款到期后实际用款人往往不履行还款义务;甚至以自己不是贷款合同明确的借款人为由推卸还款责任。据调查,冒借名贷款的收回率一般在60%以下,而且大部分会引起贷款纠纷,给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损?村信用社形象。冒借名贷款往往出现信贷人员利用手中职权违反信贷纪律,以贷谋私,贷款据为己有,供自己挥霍,严重影响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3、直接给信用社造成损失。冒借名贷款往往是农村信用社员工与用款人互相串通、内外勾结的结果,农户在得知被冒借名后可能会采取法律的形式保护自己,向农村信用社提出民事索赔,从而给信用社造成损失。对于此类问题,农民老百姓都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能因为一些眼前利益或者抹不开人情,就草率地将“贷款名义”外借;地方也要加大对骗贷责任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金融机构更要加强资质审核和贷后监管,认真排查还有哪些潜在的借名贷款,不能总是等事情被曝光出来,就知道找农民索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