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判决执行中,如何保护被告人的社会形象?
2024-03-04 01:05:17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被判决有罪后,可能会面临社会形象受损的情况,但法律并未具体规定如何保护被告人的社会形象。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对判决和裁定,应当公开宣告。对判决和裁定书,应当送达当事人。判决和裁定书经过公开宣告或者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七条:“被告人在依法判决前不得认定为犯罪分子,不得加以惩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刑事判决确定后,不得对被告人加重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

因此,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被判决有罪后,应当尊重判决结果,但不应当在公开场合中陈述被告人的罪行,加重被告人的社会负担并损害其社会形象。同时,被告人也有权利提出上诉或者申请刑事再审,以维护其合法权益和社会形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