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遭遇家暴,如何保护孩子的权益?
2024-03-04 01:01:57 责编:小OO
文档


家暴离婚孩子判决原则及家暴程度划分。根据《民法典》,家暴会使孩子受害,一般会判给不家暴方抚养权。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会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做出判决;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其真实意愿。家暴形式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对孩子影响深远。因此,必须制止家庭暴力。

法律分析

一、如果因家暴离婚孩子应该怎么判

1、如果家暴,孩子一般会被判给不家暴的一方,因为家暴会不利于未成年子女。法律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经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其抚养问题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二、什么程度算家暴

1、有型的身体暴力:致死、致残、致重伤的;拳打脚踢等人身伤害或羞辱行为等。

2、无形的精神暴力:以损害家具、伤害动物等方式进行威吓、辱骂,造成对方精神恐惧,安全感受到威胁等。

3、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

4、家庭暴力是很可怕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遭遇家庭暴力,最以后的生活中可能就会被潜移默化的接受这种行为,在以后的家庭中也会这么做。所以家庭暴力一定要被制止。

拓展延伸

保护未成年益:家暴离婚案件中孩子的监护与抚养问题

在家暴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至关重要。对于孩子的监护与抚养问题,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来做出判决:孩子的年龄、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父母的抚养能力以及家庭环境等。在家暴情况下,倾向于保护孩子的安全和福祉,通常会剥夺施暴方的监护权,并授予受害方监护权。此外,可能会要求施暴方参加心理辅导或进行家庭暴力康复计划,以确保孩子的安全。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稳定和无暴力的环境中,得到适当的监护和抚养。

结语

在家暴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至关重要。法律规定,家暴会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孩子一般会被判给不家暴的一方。在判决孩子的监护与抚养问题时,会考虑孩子的年龄、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父母的抚养能力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在家暴情况下,通常会剥夺施暴方的监护权,并授予受害方监护权,同时可能要求施暴方接受心理辅导或进行家庭暴力康复计划,以确保孩子的安全。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稳定和无暴力的环境中,得到适当的监护和抚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五十 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二节 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 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