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事业单位离职与辞职的区别及解析
2024-02-21 04:43:48 责编:小OO
文档


辞职与自离的区别:辞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达成一致并支付相应权益;自离是劳动者擅自解除劳动合同,无法获得应得报酬,可能面临违约损失。

法律分析

1、性质不同

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而自离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

2、待遇不同

辞职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因为合同期未满,一般由劳动方提出解除合同申请,用工方同意后,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工方要给付劳动方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它权益。自离是劳动方未与用工方协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仅不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还有可能遭用工方追诉违约损失。

3、主体不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是劳动者。

拓展延伸

事业单位离职与辞职的权益保障及法律解读

事业单位离职与辞职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其权益保障和法律解读也有所不同。在离职方面,事业单位通常会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离职补偿、社会保险等权益保障,以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而辞职则是员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通常不会享受到离职补偿等权益。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离职和辞职都需要提前通知单位,并按照约定的程序进行办理。离职时,员工应完成相关手续,如交接工作、结清工资等。而辞职时,员工应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并在约定的时间内离职。

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离职和辞职的权益保障和法律解读可能因地区、单位等而有所差异,建议员工在离职或辞职前仔细阅读相关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以上是对事业单位离职与辞职的权益保障及法律解读的简要说明。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

结语

辞职与自离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涉及到性质、待遇和主体的差异。辞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达成一致后,劳动者有权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及其他权益。而自离则是劳动者未与用工方协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可能无法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还可能面临违约损失的追诉。事业单位离职与辞职的权益保障和法律解读也有所不同,员工应根据相关规定和单位进行具体分析和解读,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