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判决可以撤销,并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民事判决书如有错误可由撤销或在上诉中撤销。第二审人民根据情况可以维持原判决、改判、撤销或发回重审。重审后再提起上诉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法律分析
结论:可以解析:人民经过审查,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者全部违法,从而判决部分或全部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并可以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判决形式。对出作出的民事判决书是可以撤销的。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的,可以由原判决依职权提起再审撤销或者在上诉审判中撤销。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重审。原审人民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拓展延伸
时效已过的判决书是否仍可申请撤销?
根据法律规定,判决书的时效是有一定的。一旦判决书生效并经过一定的时间,通常会认定为时效已过。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再申请撤销判决书的。时效已过意味着相关法律程序已经完成,权利和义务已经确立。然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撤销时效已过的判决书,比如判决存在重大错误、新的证据出现等。但这需要向提起特殊的申请,并且在法定的时限内进行。因此,时效已过的判决书是否仍可申请撤销要具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决定。
结语
结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可以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部分或全部违法的情况进行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民事判决书可以被撤销,包括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或程序违法的情况。对于上诉案件,第二审人民会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包括维持原判决、改判、撤销或变更。时效已过的判决书一般情况下不能再申请撤销,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出特殊申请,需根据具体案件和法律规定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条 人民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公诉案件 第二百零六条 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一)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的;
(二)被告人脱逃的;
(三)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的;
(四)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
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审判组织 第一百八十五条 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