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父母打骂成年孩子触犯法律吗
2023-11-04 23:18:38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明确禁止家庭暴力,对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追究责任,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相应判决。

法律分析

法律不允许打孩子。如果造成伤害,还要追究责任。如果是普通教育的话,是不会受理的。如果伤害达到暴力、虐待程度就可以直接报警,那个时候才会予以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父母打骂成年孩子的后果及法律责任

父母打骂成年孩子是一种不良的家庭互动方式,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和法律责任。首先,打骂可能导致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其次,如果打骂行为达到了虐待的程度,涉及身体伤害或性侵犯等,父母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可能会被指控犯罪并受到法律制裁。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成年孩子也享有自己的权利和保护,如果父母侵犯了孩子的权益,孩子有权向法律寻求保护和救济。因此,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暴力和打骂作为教育方式,而是采用沟通、理解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以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结语

法律严禁打孩子,如造成伤害,应追究责任。普通教育不受受理,但暴力、虐待可报警,将受理。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和《刑法》,家庭成员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国家禁止家庭暴力。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将受刑事处罚。父母打骂成年孩子不良,可能导致心理伤害和法律责任。父母应避免暴力,采用沟通、理解和尊重方式与孩子交流,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五)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六)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七)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八)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

(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十)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