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防范内部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2023-11-04 20:54:41 责编:小OO
文档


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什么?

行业内部人员已经成为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重要主体,这是此类犯罪的第二个特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有两个来源:

1、一个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获取;

2、另一个是各行各业的内幕人员泄露信息。

从打击情况看,目前造成危害最大的主要是像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各个行业的人员,内部人员把数据泄露出来,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主体。在侦破的很多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案件中,都可以看到内部人泄密。从治理犯罪来说,打击源头是最重要的工作。

二、如何防范内部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1、集中进行警示教育学习。大队组织全体民警、警务辅助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利用近期多次组织集中查办并予以全国通报的典型案例,对全体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开展一次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机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信息共享查询应用“七不准”》等规章制度,让每一名民警及警务辅助人员从中受到警醒和教育,进一步增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严守法律纪律底线,严防类似问题发生。

2、集中清理数字身份证书。大队加强信息系统数字身份证书管理,对所有配发数字证书管理和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明晰持有人及岗位监督责任,严禁警务辅助人员等非执法主体私自保管、使用数字证书。进一步完善数字证书异常、频繁访问情况预警、研判机制,及时做好风险化解管控工作。

3、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大队结合部门实际加强源头治理,凡涉及使用数字证书的全体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一律签订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承诺书》。健全信息网查询使用审批制度,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向社会提供工作信息和应用系统数据,严禁上传至互联网、微信及私人信箱。将此项工作措施落实到每一名民警及警务辅助人员。确保数字证书管理使用、操作规范、监督有力,体现专项治理的建设性和实效性,绝不发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案事件的情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