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刑事拘留超过37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2023-11-01 21:28:03 责编:小OO
文档


刑事拘留超期羁押的情况及类型分析。超期羁押可分为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和变相的超期羁押。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包括未办理延期审批手续、未改变强制措施、二审迟迟不能宣判等情况。变相的超期羁押包括不认真执行换押制度和未及时沟通信息导致的超期羁押。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超过37天,属于超期羁押,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主要有:

1、未及时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导致超期羁押。

2、在刑事拘留后转报劳动教养期间未改变强制措施而导致超期羁押。

3、二审对上诉案件迟迟不能宣判而导致超期羁押。

4、案件在刑事诉讼流程的交接过程中导致超期羁押。

5、在案件上报请示或审批阶段出现超期羁押。

(二)变相的超期羁押主要有:

1、不认真执行有关换押制度容易出现超期羁押。

2、办案单位所认定的有别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姓名与关押的不一致,由于未及时沟通信息而出现超期羁押。

拓展延伸

刑事拘留时间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范围是什么?

刑事拘留时间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范围是指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为37天。然而,在特定情况下,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经过审查批准,延长刑事拘留的期限。这种延长期限的情况包括涉及特别重大案件、涉及犯罪、存在严重等情况。此外,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的期限也有相应规定。刑事拘留时间的法律规定适用于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措施,旨在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效率。

结语

刑事拘留超期羁押是一种严重侵犯嫌疑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但在特定情况下可经审查批准延长。超期羁押可分为实际意义和变相两种类型,其中包括审批手续延误、拖延宣判等情况。刑事拘留时间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嫌疑益,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和效率。办案单位应严格执行换押制度,及时沟通信息,避免出现超期羁押的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