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借款未按时归还,能否起诉诈骗?
2023-10-27 12:44:25 责编:小OO
文档


借钱不还不一定构成诈骗罪。借款人借钱后不想还钱或没有能力还钱,只构成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可以通过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来追债。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借款人借钱时已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可以报警,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予以立案。借钱不还联系不上人一般情况下是不算诈骗的,但如果对方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法律分析

他人借钱不还不一定构成诈骗罪。如果借款人一开始并非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来借钱,只是借钱后不想还钱或没有能力还钱,只构成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可以通过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来追债。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借款人借钱时已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可以报警,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予以立案。

一、借钱不还说账务虚实是诈骗吗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确认借钱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诈骗罪的客体要件,即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诈骗罪的客观要件,即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的主体要件,即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即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罪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使用虚构事实的欺骗方式,因此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借款虚构事实借钱的行为满足上述四要件,那么借钱时虚构事实就构成诈骗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大家在借钱给他人的时候,除了注意对方的还款能力外,还需要注意对方是否是在用虚假的理由骗取欠款。在出借钱款时,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人能够有效的避免日后出现借款不能拿回的情形。

二、借钱不还联系上人是不是就是诈骗?

借钱不还联系不上人一般情况下是不算诈骗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只是借钱以后到期不还,属于民间借贷纠纷,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

拓展延伸

民法典借钱不还可以告诈骗吗

借钱不还在没有非法占有的不法目的的情况下,一般是不可以进行诈骗罪的定罪处罚的,一般还是按照民事中的经济纠纷进行处理,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普通的借钱不还并不属于诈骗,只是属于普通的经济债务纠纷,不能定罪量刑。

结语

借钱不还不一定构成诈骗罪,但若借款人一开始就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可以报警或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追债。借钱时虚构事实借钱的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但出借钱款时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人能够有效避免日后无法拿回借款的情况,否则不算是诈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