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公民报警的相关问题。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和,尚无明确规定报警有时间,机关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形式的出警费或处警费。报警只需要如实向警方陈述所了解的违法犯罪事实,一般不需额外提供证件。同时,接受立案材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机关、人民或人民都应当接受报案、举报、控告、自首等立案材料,并进行登记。对于不属于自己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法律分析
一、关于公民报警是否有时间的问题,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尚无明确规定。
二、报警还需要出警费吗
根据《法》等相关的法律,机关的经费由同级财政给予保障,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形式的出警费或者处警费,如果他们要收取,属于乱收费无疑,你可以向其上级机关纪检部门或者同级纪检部门投诉。
三、报警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报警举报违法犯罪事实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需要如实向警方陈述所了解的违法犯罪事实即可,一般不需额外提供什么证件。具体就以下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1、去派出所报警不要求带身份证。如果仅是报案人,可以不带,还有权不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因为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举报,要保护举报人。但有必要的话,带上身份证更好,有利于快速解决问题。
2、身份证号码有误的情况,可以带其他证件证明下你的身份,比如户口本什么的,现在的系统都是联网的,能很快查明身份。
3、报案时应尽量提供详细的情况,及与此案件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如何接受刑事立案材料
《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3款规定:“机关、人民或者人民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第4款规定:“犯罪人向机关、人民或者人民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因此,对于报案、举报、控告、自首等立案的材料来源,机关、人民、人民首先都应当接受并进行登记。接受并不等于立案,立案是接受材料之后的一种决定,接受在是立案之前对立案材料来源的受理。接受以后对于不属于自己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和举报人;对于属于自己管辖,但根据案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再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结语
虽然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和尚无明确规定公民报警是否有时间,但机关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形式的出警费或处警费。报警举报违法犯罪事实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需要如实向警方陈述所了解的违法犯罪事实即可,一般不需额外提供证件。报案时应尽量提供详细的情况及与此案件相关的证明材料,机关、人民或人民都应当接受报案、举报、控告、自首等立案材料,并在接受后进行登记。对于不属于自己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二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刑法》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核准。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