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是否判刑就意味着案件已经完结?
2023-10-24 17:11:34 责编:小OO
文档


我国审判程序是两审终审制,一审判决只代表一审结束,被告人可以提起上诉。二审判决生效后案件才算结束,但对二审判决不服可以申请再审,再审结束后才是真正的结束。

法律分析

判刑了,只是代表一审已经审理结束。如果被告人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只有在二审审理结束后进行判决,二审判决生效后,案件才算结束,但是如果对二审判决不服,申请再审的,再审受理再审申请后,还可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这时只有在再审结束后,案件才是真正的结束。我们国家的审判程序是两审终审制。一审没有上诉的,或者不允许上诉的,一审生效后案件就结束。如果是上诉的,二审终结后,案件就结束,再审只是例外情况。

拓展延伸

判刑后是否还存在其他法律后果?

是的,判刑后还可能存在其他法律后果。除了刑罚本身,判刑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法律影响和后果。例如,被判刑的个人可能会面临社会声誉的损害,其从事某些职业或行业的能力,以及可能导致失去某些权利,如选举权或担任公职的资格。此外,判刑后还可能需要缴纳罚款或进行赔偿,参加康复计划或社区服务,接受监管和监督等。这些法律后果的具体情况取决于判决的性质、刑期的长度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因此,判刑仅代表了案件的一部分完结,而其他法律后果仍然存在,需要被判刑人承担和遵守。

结语

判刑只是一审审理结束,二审判决才是案件真正的结束。再审申请和审判监督程序可能会延长案件的审理时间。判刑后还可能面临社会声誉损害、权利、罚款赔偿等法律后果。判决仅代表案件的一部分完结,其他法律后果仍需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四十人民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