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要求赔偿的法规是什么?
2023-10-24 17:35:20 责编:小OO
文档


责令赔偿是刑责的一种,用于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与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相比,责令赔偿具有本质区别。非刑罚裁决方法作为一种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具有刑事制裁性和补充性。通过责令赔偿损失等非刑罚裁决方法,可以实现对犯罪人的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对于准确区分责令赔偿和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的性质,有助于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和弥补被害人的损失。

法律分析

责令赔偿是刑责的一种。

责令赔偿损失是指责令犯罪分子向被害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以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的处理方法。责令赔偿损失亦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此外,刑法第37条规定的“责令赔偿损失”与刑法第36条规定的“判处赔偿经济损失”貌似相近,实则存在本质区别,必须对二者进行仔细甄别和深入辨析,以免发生混淆。

非刑罚裁决方法,又称非刑罚处罚方法、非刑罚处罚措施,是指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犯罪人,给予或者建议给予刑罚以外的处罚方法。我国刑法第37条对非刑罚裁决方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作为与刑罚方法相并列的一种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非刑罚裁决方法具有刑事制裁性和补充性两个基本特征。

犯罪行为是刑事责任产生的前提,承担刑事责任则是犯罪行为的必然后果,而刑事责任的核心特性即为刑事制裁性。一般而言,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判处刑罚使犯罪人承担犯罪的法律后果,二是通过判处非刑罚裁决方法使犯罪人承担犯罪的法律后果,三是通过宣告行为构成犯罪使犯罪人承担犯罪的法律后果,即单纯的宣告犯罪人有罪但是免除刑罚处罚,也不给予非刑罚处罚。其中,第一种方式是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主要的方式,它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资格、财产、自由甚至生命,因而也是最严厉的刑事制裁方式。而非刑罚裁决方法也能体现对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对犯罪人的严厉谴责。通过对犯罪人施以教育措施、赔偿损失、行政处罚或者处分措施等非刑罚裁决方法,同样可以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犯罪人被判处“责令赔偿损失”这一非刑罚裁决措施,同样是其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制裁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对二者各自性质的科学界定和对它们之间区别的准确把握,对于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发挥刑罚方法和非刑罚裁决方法在打击和预防犯罪方面所各自具有的积极作用,都有所裨益。

结语

非刑罚裁决方法与责令赔偿损失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存在本质区别。责令赔偿是一种通过强制犯罪分子向被害人支付金钱以弥补损失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而非刑罚裁决方法则是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犯罪人给予或建议给予刑罚以外的处罚方法。对于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和对犯罪人的谴责,非刑罚裁决方法同样能够体现,并通过教育、赔偿、行政处罚等手段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责令赔偿损失作为一种非刑罚裁决措施,也是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事制裁的不可或缺方式之一。准确界定二者性质,对于追究犯罪分子责任、弥补被害人损失、发挥刑罚和非刑罚裁决方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三条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事赔偿 第二节 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第二十条 赔偿请求人的确定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