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间借贷诉讼最少标的是多少?
2023-10-24 16:25:22 责编:小OO
文档


民间借贷诉讼最少标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涉及到借贷诉讼的,司法机关都是可以立案受理的,因为诉讼费的最低收费标准是50元,所以,几百元的民间借贷是极少或者说没有到起诉的,最少也是1000元以上的,才到起诉。诉讼标的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所争执的需要通过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予以解决的民事、经济法律关系,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每个诉讼都有特定的标的,一般由原告的诉讼请求决定。诉的标的使诉特定化,以区别不同种类的诉。给付之诉,诉讼标的是原告提出的实体权利请求,包括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和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实体请求。

一、诉讼标的的司法解释

诉讼标的,又称为诉的标的或诉的客体,是当事人双方争议和审判的对象。诉讼标的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时,要求人民进行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并诉诸,要求人民对争议作出裁判时,民事法律关系才成为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由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加以特定,其中任一要素为多数时,则诉讼标的为多数。所谓诉讼请求是用来准确又简洁地表示请求审判的原告的主张;原因事实,又称为诉讼理由,是指原告向人民请求司法保护所依据的案件事实。理解诉讼标的的两个难点问题:

1、诉讼标的识别问题

诉讼标的作为当事人争议并要求进行审判的对象,在具体民事案件中应根据什么标准予以识别,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学者争论最激烈的理论之一。对于诉讼标的的识别,主要有三种学说,即传统诉讼标的理论、新诉讼标的理论和新实体法理论。从整体上看,新诉讼标的理论,也即以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特定诉讼标的的理论,在理论界已占据统治说的地位。

2、诉讼标的的意义

诉讼标的,是任何一起民事案件都必须具备的。诉讼标的是整个诉讼的核心。具体来说,诉讼标的的核心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事人的攻击和防御都围绕着诉讼标的进行;其次,的判决是对诉讼标的的最终处理。最后,诉讼标的还是判定当事人是否重复起诉的根据。如果前诉的诉讼标的与后诉的诉讼标的相同,则当事人不得就该诉讼标的向再行起诉。

二、不告不理的五类案件是什么

不告不理的五类案件包括:

1、侮辱罪;

2、;

3、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4、虐待罪;

5、侵占罪。

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就不能进行审判。是公民处分权的体现,当事人不主动到起诉立案,不会主动来审理案件。

对未经起诉的事情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即刑事诉讼必须有公诉人或自诉人起诉,民事诉讼必须有原告人提出诉讼请求,才得受理;并在审理中受原告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范围的约束,不审理诉讼请求范围以外的问题。

民法作为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因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性,法律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处分个利的意愿,只要其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公共道德,不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应当予以尊重。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要求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要遵循“不告不理”原则。

“告”即起诉,亦包括申诉。“理”即受理、审理、审判。从其字面理解,“告”是“理”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告”就没有“理”,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同样,“理”是“告”的必然延续,“不得拒绝裁判”,人民对任何告诉都应从程序上或实体上作出某种评判。只有“告”而没有“理”,这是对当事人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侵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