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7大信号逼近中国楼市,将迎来巨变
2023-10-24 16:32:54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于很多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买套房子就是一生奋斗的目标了。如今的房价是涨的太迅速了,不过相比于去年,今年楼市的危险十分的大了,特别是对于在炒房的人。本期的城市文化,为你解析。

  1、房贷利率上浮,购房成本不减反增

  第一个信号是,房贷利率持续上浮。

  虽然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出现微调,但从去年开始,房贷利率就开启上浮步伐,目前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普遍上浮10%以上,部分股份银行更是上浮20%。

  根据融360的数据,2017年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8%,环比上升0.37%,同比上升20.%,接近基准利率上浮10%的水平。

  房贷利率上浮,直接影响就是贷款成本增加,增加幅度甚至超过微弱下跌的房价,整体购房负担不减反增。换句话说,房价下降所带来的利好,还抵不上房贷利率上浮所增加的成本。

  房贷利率为何会上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市场钱紧,整体的货币环境已经开始收缩,市场上曾经泛滥的流动性正在被逐步收回。如果流动性不复存在,那么支撑房价暴涨的根基,就将失去支撑。

  2、暂停抵押贷,切断楼市资金通道

  第二个信号是,楼市资金输送通道正在被逐渐切断。

  最近的一个案例是,2月28日,中信银行暂停北京200万元以上个人住房抵押贷。稍远一些的案例是,从到地方,连续多次申明,严禁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

  暂停抵押贷、整治消费贷的用意显而易见,就是从源头切断炒房的资金来源。对于银行来说,主动收缩抵押贷,还有另一重的目的,那就是避免楼市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资金安全。

  不论是施压所致,还是银行主动而为,楼市的资金通道只会越来越窄,市场钱紧的局面只会进一步加剧。

  3、部分地区楼市泡沫已有破裂征兆

  第三个信号是,楼市泡沫破裂,正在局部地区变成现实。

  环京楼市,去年风光之时,引得无数人疯抢;如今,多地跌去两三成,仍旧无人问津。短短一年多时间,境遇天壤之别。

  环京楼市是典型的炒作市,既无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也无人口基本面的支持,仅仅只是利好和概念炒作,就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显然,凡是投资投机比例居高不下的市场,其安全边际都相对较弱。只要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这些地区都会率先下跌,而且一跌不复返。

  对比环京楼市,在国内所有存在类似情形的城市,都要有所警醒:危机已经到来。

  4、“防风险”已成主基调

  第四个信号是,主基调已经完全发生变化。

  去年12月,经济会议将“防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

  今年1月24日,刘鹤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会上表示,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针对影子银行、地方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2月2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引导居民部门渐进去杠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当主基调变成“防风险”,楼市必然首当其冲。

  5、房地产税越来越近

  第五个信号是,房地产税的到来。

  全国即将进入时间,近日,九三学社《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备受关注。其中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试点空置税和遗产税。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也能说明不少问题。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12月,权威人士就在官媒撰文,给出房地产税的推进实原则:

  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可见,房地产税差的只是立法。而从动议到立法再到实施,可能也就四五年时间。

  6、新政治周期的到来

  不同的政治周期,对应着不同的取向。

  新政治周期的到来,让“房住不炒”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拔高。无论未来会得到怎样形式的贯彻,当下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却是立竿见影的。

  7、“市”的未来

  中国楼市是典型的市。

  对于土地财政的需求,对于房地产拉动经济的依赖,让房地产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这两大目的支配之下,总在“遏制过热”与“防止过冷”之间摇摆,而最后总会归于一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