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单位构成犯罪有哪些
2023-09-29 06:24:56 责编:小OO
文档


单位犯罪构成条件为: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以单位为形式,以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内容的复合主体。2、单位犯罪在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而实施犯罪。3、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要求,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并且由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

一、单位犯罪判决书的生效时间从何时开始

1、单位犯罪判决书的生效时间从何时开始单位犯罪判决书的生效时间: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上诉期内无上、抗诉情形的,上诉期满后的那一日判决生效。单位犯罪是指为单位利益而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单位犯罪组织实施人具体所犯何罪还需要根据单位犯罪的情况进行确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单位犯罪起诉书

如何区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

(一)犯罪主体区别:这是字面意义上就能看出来的,单位犯罪实施犯罪的单位必须具备单位犯罪主体资格,即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个人犯罪是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二)主观特征方面的区别:单位犯罪行为必须经过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决定实施,主观上具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个人犯罪主要是个人为牟利实施的。

(三)衡量标准不同,对于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立案侦查,取决于有没有涉嫌以下三种情形中的一种:

1、是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是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户数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

3、是从造成的经济损失上来看,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三、单位自首是如何认定的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构成单位自首:

1、自动投案的实施者只能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能是单位本身;

2、必须如实交代单位的罪行;

3、自首必须是单位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

下列行为属于单位犯罪:

1、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法定性,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2、单位犯罪的意志的整体性;

3、单位犯罪利益的整体性,单位的利益即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合法利益。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