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对劳动合同变更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3-09-29 06:32:35 责编:小OO
文档


劳动合同签订后,在履行的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需要调整生产岗位,工作地点;或者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提高,身体健康状况变化;以及劳动法规、调整等客观原因,都可能导致劳动合同难以继续全面履行。就会出现劳动合同部分内容变更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从目前情况看,变更劳动合同多数为用人单位先提出,变更内容以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居多。用人单位提出变更的依据,大多是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或者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等等。由于用人单位拿不出具体标准依据,劳动者提出异议,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协议。有的用人单位在未经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予以变更,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引发劳动合同变更争议,结果多数以用人单位败诉而告终。为此,一些用人单位提到劳动变更就感到头痛,该如何做才算合法,才能避免劳动争议。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坚持依法办事。关于劳动合同部分内容的变更问题,劳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劳动法》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涉及到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只有依法律为准绳,依事实为依据,才能做好劳动合同部分内容变更的工作。

二、签好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对合同内容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像工作岗位,有的订得很具体,如驾驶员、卫生员、检验、出纳等。稍有变化,就得变更,带来不少工作。如果订得抽象一些,如普工、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只要在这个范围内调整就无须变更工作岗位。再如工作地点,有的订某厂、某号门牌,范围太小,如果订某市、某县,范围大了,变更的事就少一些。用人单位运用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可以减少或避免因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变动造成的合同内容变更问题,从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三、完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各有各的情况,劳动法律法规不可对变更劳动合同的依据和条件规定得那么具体。如《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可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相关内容。哪些情况发生才算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对本单位发生重大变化事件的具体规模、数额、影响等作出规定。二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应当作具体规定,如工作中出现多大的失误,给单位造成多少经济损失,造成怎样的影响等。三是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具体情况等,用人单位把这些情况都细化了,都写成条文,以单位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后做起工作来,就能做到事事有依据。

四、好用用工自主权。劳动法律法规赋予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用人单位应当用好,不能放弃。以下几点,应当属于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范畴: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4、聘任制管理人员的职务任免;

5、劳动者离岗时间过长,超过单位规定保留工作岗位期限的,等等。从法律的角度讲,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岗位,可以不与劳动者协商,单方作出变更决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