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伤残怎样鉴定几级
2023-10-03 02:46:57 责编:小OO
文档


伤残鉴定级别最主要的依据是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具体级别依托于职工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的劳动能力鉴定,还包括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都是有国家标准的。鉴定方式主要是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伤残鉴定,鉴定机构需要有相应的资质。伤残鉴定依据器官确实和功能障碍程度来评价,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武汉伤残鉴定在什么地方可以做

应视具体的伤残性质而定。因交通事故造成伤残的鉴定,应到司法鉴定机构申请鉴定,如市级司法鉴定所等,职工因工伤造成伤残的鉴定应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因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治安或刑事案件造成的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属于法医鉴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所涉及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鉴定标准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由法医机构鉴定,不属于伤残鉴定评定伤残等级的范畴。《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评定内容分为一级至十级十个伤残等级。伤残等级评定结果作为人身损害赔偿的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规定了职工工伤致残劳动能力鉴定原则和分级标准,适用于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评定内容分为一级至十级十个伤残等级。伤残等级评定结果作为职工因工伤而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所涉及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鉴定内容分为重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轻伤(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轻微伤。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结论作为加害人定罪、量刑或治安处罚的依据。

二、交通事故对方全责但不承认损伤怎么做鉴定

出现交通事故后不承认损伤,需要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交通事故致残的,应在治疗终结后,由具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一般应在治疗终结,出院后进行鉴定,如有内固定的,必须待内固定取出恢复后才能做伤残鉴定。

如果在治疗终结前进行鉴定,此时尚未治疗终结,对治疗终结后,受害人是否会留下一定的伤害影响,是否能完好如初,尚无法判断,根据此时受害人的伤情做出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无法反映、体现治疗终结后的情况。

伤残鉴定机构可以由律师事务所委托,也由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委托,但在委托之前,一定要了解此鉴定机构是否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否则其鉴定结论可能会因此而得不到的采纳。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总则规定如下:

4.1 鉴定原则

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

4.2鉴定时机

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

4.3伤病关系处理

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损伤在残疾后果中的作用力大小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同形式,可依次分别表述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同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没有作用。

除损伤“没有作用”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用”的,不应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4.4致残等级划分

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

4.5判断依据

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