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单位行贿罪和行贿罪区别
2023-10-02 23:47:54 责编:小OO
文档


一般来说,行贿罪与单位行贿罪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主体,还有由此产生的一些细小的区别。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犯罪主体不同。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为单位,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2.犯罪目的不同。行贿罪的犯罪目的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既可以是为本人,也可以是为他人或单位。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目的则必须是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如果盗用单位的名义为个人谋取非法利益,就不是单位犯罪,而是个人犯罪。3.犯罪的主观方面完全不同。行贿罪的故意所体现的是行贿人个人的认识和意志,而单位行贿罪是在单位的同意、授权或者命令下实施的。某一行为只有体现单位的意志,才能由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还有犯罪的起刑点数额和定性不同。一般来说,单位成员的行贿行为符合下列条件方可成立单位行贿罪:第一,单位内部成员是根据单位意志所实施的行贿行为,才能认为是单位的行为。单位具体行为意志的产生取决于决策机关或法定代表人。因此,除法定代表人个人决定或单位决策机关集体决定外,单位内部成员未经决策机关或法定代表人的批准、同意、承认或追认,自作主张而实施的行贿行为,单位对此不承担责任。第二,单位内部成员一般是以单位的名义而实施的行贿行为。对于盗用、冒用和滥用单位名义进行的,应追究冒用人、盗用人、滥用人的刑事责任,单位不承担由此种犯罪而引起的法律责任。第三,单位内部成员是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在其职务范围内所实施的行为,才是单位的行为。所谓职务范围内的行为,是指在单位章程明确规定其有权实施的行为,才是单位的行为。单位内部成员所实施的行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行为都是单位行为,超越职权范围的行为,只能由单位内部成员自己负责,单位对此不负责任。一般在单位章程中,虽然不可能对行贿作出规定,但对单位成员是否有权处置这类问题,还是明确的。第四,单位内部成员是为了单位利益实施的行贿行为,才能认为是单位的行为。单位内部成员以单位为幌子,利用职权,为谋取个人私利而实施的行贿犯罪,由单位内部成员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归属于单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