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发现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处理吗
2023-10-03 00:45:24 责编:小OO
文档


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可以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1、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2、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有关的情况;

3、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4、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一、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如何维权吗?

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从消费投诉和行政举报两个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监督市场经济行为。从消费投诉角度来说,投诉意味着维权索赔。首先,要举证啤酒属假冒伪劣产品,假冒问题可联系厂家或相关质检部门予以检测鉴定,伪劣问题要通过卫生监督部门予以认定。第二,经鉴定属假冒产品的,可要求商家按《消法》或《食品安全法》予以赔偿,造成身体伤害的,凭产品造成身体伤害的证据,主张伤害赔偿。第三,经认定是伪劣问题的,则要分析属于厂家责任,或是商家责任,视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追计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行政举报角度来说,消费者可向假冒伪劣产品的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举报,对违法经营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二、仿冒和假冒的区别有哪些?

仿冒行为是指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争夺竞争优势,在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标志上不正当地使用他人的标志,使自己的商品或者营业与他人经营的商品、营业相混淆,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擅自使用其他经营者特有的、为公众所周知的注册商标、商品的包装、装潢、名称或者各种质量标志,导致消费者混淆和市场混乱。美国人称这种行为为不播种而收获的搭便车行为,它使本应属于正当经营者的利益为不正当竞争者所获,对市场竞争具有极大的危害。

假冒行为,是指经营者违法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名称、包装、装潢,或者违法使用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虚假表示,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1、仿冒和假冒的侵犯的客体不同。

仿冒行为侵犯的是市场竞争秩序;假冒侵犯的是商标管理秩序。

2、仿冒和假冒的违法对象不同。

违法对象是违法客体的物质承担者,违法客体是违法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仿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假冒行为的违法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

3、仿冒和假冒的客观表现不同。

仿冒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擅自将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近似使用;假冒行为客观上表现为违法商标管理法规,假冒或者伪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

4、仿冒和假冒的危害结果不同。

仿冒行为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具有为损害竞争对手之目的;假冒行为是构成对商品标志、记号(文字、图形)的误认,对同类商品无法区别,具有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之目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