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劳动法关于工伤假期规定是什么
2023-10-03 00:34:55 责编:小OO
文档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假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并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是一个法定概念,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只有在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情况下,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法律分析

工伤假期其实是法定的停工留薪期的时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一个概念,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

原工资、薪水、福利、保险等待遇不变的期限。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拓展延伸

工伤假期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工伤假期的法律规定是指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因工作而导致的工伤或职业病而需要休假的劳动者享受的特殊假期制度。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有权享受工伤假期,以便得到必要的休养和治疗。工伤假期的具体安排和时长根据工伤程度、治疗需要以及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等因素来确定。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在工作中因意外伤害或职业病而受伤的劳动者,无论是在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还是其他形式的就业单位工作。工伤假期的设立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休养和治疗,以便尽快恢复工作能力。

结语

工伤假期是法定的停工留薪期,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伤害或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在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根据伤情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工伤假期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其得到必要休养和治疗,尽快恢复工作能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和县级以上地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