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请问专利侵权与假冒专利犯罪的区别有哪些?
2023-10-03 00:35:54 责编:小OO
文档


区别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一、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关键在于侵权人实施了专利权人的专利。而假冒他人专利主要是指使用他人专利标记或者专利号的行为,并不涉及对专利权人专利的实施。

二、专利侵权行为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民事权益,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专利行政机关可以应当事人的请求,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当然,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起诉。专利侵权纠纷主要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专利管理机关只能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时,作出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的行政决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一方面直接影响了被假冒的专利权人信誉,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假冒他人专利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假冒专利罪,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商业秘密与假冒专利的区别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与假冒专利罪有相似之处,都侵犯了知识产权,主要区别在于:1、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是商业秘密;而假冒专利罪侵犯的是专利权。2、侵犯商业秘密罪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不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而假冒专利罪主要表现为假冒行为。对于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然后使用该商业秘密制造产品并假冒专利罪的,原则上应以数罪论处。对于单纯非法使用他人商业秘密制造产品并假冒专利罪的,应认定为一行为触犯了数罪名,以一个重罪论处。

假冒专利的哪些行为会构成犯罪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以上四种行为,情节严重,即可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假冒专利行为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假冒他人专利是指侵权人在自己产品上加上他人的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或使其与专利产品相类似,使公众认为该产品是他人的专利产品,以假乱真,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在其制造、使用或者出售的产品上标注、缀附或者在与该产品有关的广告中冒用专利权人的姓名、专利名称、专利号或者专利权人的其他专利标记的行为。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非法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

假冒他人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

(1)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在广告或者其他宣称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假冒行为;

(2)被假冒的必须是他人已经取得的、实际存在的专利;

(3)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应为故意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侵权行为人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有哪些行为属于假冒专利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以上四种行为,情节严重,即可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该内容由 许乃义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